山西交城虚拟货币案件

2022年伊始,交城农商银行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以来,迅速作出决定,破困局、谋变局、开新局,通过一系列进企业摸排、实地走访、精准调研后,着眼全局,立足实际,确立了“党建+金融、实现稳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金融动、产业活、乡村兴 交城农商行这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东邻太原,西枕吕梁。是太原的近郊县,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与便利交通让该地物流、冷链、物资回收、建材等多元产业逐步发展。但伴随近年来经济下行、疫情波及,产业发展势强力弱,新兴产业规模偏小问题突出,市场主体规模受限。随着金融机构竞争加剧,监管要求不断升高,交城农商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突围挑战。

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破解交城农商银行发展问题,一定要了解交城、融入交城、用发展思维解决交城难题”“让全员‘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行动跟上来,交城的金融环境才能更好地“动”起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农商行面临的发展困境、政府期许的民生问题才能更好地得以解决和交融”。

2022年伊始,交城农商银行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以来,迅速作出决定,破困局、谋变局、开新局,通过一系列进企业摸排、实地走访、精准调研后,着眼全局,立足实际,确立了“党建+金融、实现稳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的总基调。随着改革浪潮来袭,全体交城农信人用实际行动,打通金融惠农助企“最后一公里”,为推动交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金融动、产业活、乡村兴 交城农商行这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动心篇:谋定方向、凝练士气、激发团队活力

服务,是金融机构立足市场的本钱,通过重新叫响“三个服务”,夯基树本,交城农商银行通过发挥体制优势、激发主观能动,由内突破,充分发挥团队作战效能。

领导为员工服务放下架子

交城农商银行党委把“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作为党建经营共促共进的核心要点,对行领导班子提出“1344”工作机制要求,即,对自己狠一点;工作要做到企业碰头、田间地头、老百姓炕头;要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作用在一线发挥,形象在一线树立;考虑农商行的发展就不能有片刻停留,考虑农商行的声誉就不能有一点私心杂念,考虑农商行的生存就不能有丝毫满足,考虑集体和员工的利益就不能有丝毫懈怠。党委班子既当“指挥员”又做“排头兵”,每周下基层、进企业、开例会,同员工营销在一起,与客户交流在一线。面对面解决基层难题,点对点部署服务版图。

机关为基层服务扑下身子

在党委班子带动下,所有机关干部员工全部下沉一线、定点包片、责任连带,以学促优,密切配合网点进企业、入商圈、走农户,学技能。由各网点职工组成的乡村振兴金融先锋队和机关职工组成的红马甲金融服务队,两支队伍“相辅相成”,通过人人领任务,日日有汇报,周周有进度,做到业务培训到一线、调查摸底在一线,信息支撑为一线。

全员为客户服务迈开步子

该行将“两进两服务”作为“走出去”的行动纲领。让信贷服务进农村和社区,服务乡村振兴;进企业和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各党支部负责人、各支行班子成员、客户经理划分“片区网格”集中出动,全员以“整村授信”同“产业振兴”为方向,以金融知识普及、反诈宣传、产品推荐、实地问需、产业调研为抓手,将金融服务送上门,将产品和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中重塑企业口碑和形象。

绩效考核为员工打开路子

让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变革的引擎,人人都是利润的发动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争业绩争利润,抢先进抢薪酬,从根本上打破“大锅饭”,解决员工“愿不愿、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

今年以来,交城农商行全面完善绩效改革,打破原有利益分配,激发员工营销激情。员工根据岗位贡献实施分档计酬,将更多薪酬资源向创利岗位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彻底激发了员工的营销积极性,现在每天除了当班员工外,其余员工全部下沉一线,走企入户,对接客户。激励机制让大家充满了斗志。

该行以“三个突出”为导向:一是突出公平。持续打造以岗位价值为基础、兼顾内外部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垂直考核+二次考核”,既要考量整体效益,更要考虑个体贡献,既实现了考核到人、激励到人,又赋予网点负责人更多管理抓手,并且要综合考虑职工的意见和运行反馈,随时做出调整,确保大部分员工能够感受到内部公平。二是突出贡献。绩效考核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盈利,将薪酬分配向一线岗位倾斜,向创利人员倾斜,通过大幅拉开绩效薪酬差距,激发职工向创利岗位转岗信心和争创业绩的干劲。三是突出业务转型。以效益指标为基础,从每个人创造的利润中计量薪酬,要求全员正确认识业务转型趋势,追求经营成本更低、人均创利更高的业务模式,实现经营效益的快速增长。

金融动、产业活、乡村兴 交城农商行这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动身篇:定重心、瞄准产业、投放见到实效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发展。我们这里不缺好产业,缺的是撬动产业发展的资金。没想到农商行居然主动找上门了,镇党委肯定大力支持。”谈到今年5月交城农商行党委书记刘金大的一次突然拜访,交城县西营镇党委书记孙建刚记忆犹新。就在西营镇政府院内,孙建刚和刘金大坐在办公室深入交流后,随即敲定了“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模式的实践。

“相比于其他银行,农商行政策灵活,纯信用贷款,无担保,手续简便,流程简单,授信200万,我只需在放款时跑一次。且用多少钱付多少利息,真正利农惠农。”在石侯村经营多年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的杨小志(化名)谈起贷款经历,竖起了大拇指,为农商行的高效服务点赞。

聚焦产业领域 精准投放资金

金融活水激活发展动能,政银企助力产业兴旺。为了更好地支持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该行紧扣地域特色产业,以西营镇废旧物资回收、钢材产业转型为突破口,在精准调研基础上,合理配置信贷资源,迅速召开了多场次“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座谈会。与客户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并组织员工进村入户,积极开展“大走访”,坚决做到宣传“全到位”、产品“全触及”、营销“全覆盖”。

5月25日,交城农商银行联合西营镇党委政府、石侯村两委,邀请石侯村20家企业举行政银企座谈会。

6月2日,交城农商银行联合西营镇党委政府、大营村两委在西营镇大营村召开“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了大营钢材市场20户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良性发展。

6月10日,交城农商银行联合西营村两委召开“党建+金融”助推商贸物流基地对接大会。针对西营村丰富的商贸和物流产业,与村两委、部分村民“引路人”面对面交流座谈,开展“上门服务”,降低融资门槛,提高办贷效率,加大信用贷款投放,改善区域信用环境,竭力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金融保障。

6月11日,交城农商银行党委班子成员带领60余名机关部室员工组成的集中走访营销队伍走进西营村,在当地村两委及12名村民“引路人”的带领下,对该村所有企业、商户进行“全覆盖”再走访。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该行在石侯、大营、西营三个村,累计走访企业和商户共计475户,营销贷款128笔,10345万元,逐步探索突破瓶颈之路。

创新金融产品 贴合市场需求

该行坚持以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切身体会企业需求,降低服务门槛,在金融服务产品上做足“特色”文章。

针对前期调研结果,为确保资金快速、精准投放,该行专门成立了首贷中心,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创新信贷产品,迅速推出6款适用于不同市场主体的信贷产品,可以满足所有客户群体生产和生活需要。按照西营镇党委政府提供的企业名单,在村两委的帮助下,通过减息让利、优化流程,贷款实行“加减法”,实现产品对客户需求的无死角、全覆盖。贷款实行“加减法”,即增加授信金额、授信周期,增加服务次数、提升服务质量;减少办事程序、降低准入门槛、缩短审批流程、简化贷款手续,让客户从“跑断腿”到只跑一次腿。

该行同时把普惠金融作为主旋律,针对农户生产经营、消费需求,紧盯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目标客户的基础金融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将金融服务由“线下”向“线上”转变,进一步助推了业务的多渠道发展。一方面加快智慧机具布放,优化升级物理网点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为客户提供线上金融咨询,推荐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晋享生活等电子渠道产品,不但降低了营销成本而且大大增强了线上获客能力,实现了电子银行业务及存款业务的“双丰收”。借助手机“线上申贷”系统,使客户通过手机客户端直接提交贷款申请,并且贷款流程全部实现线上流转,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提升,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现代金融服务,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神经末梢”。

金融动、产业活、乡村兴 交城农商行这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动情篇:政府支持 百姓称赞 激发经济活力

“农商行网点多,方便快捷,工作人员隔三岔五来我公司上门服务,询问是否有贷款需求。”义望村的宋大安(化名),经营危化品物流公司30多年,按时还款,信用度高,是交城农商行多年来的合作伙伴。今年因疫情原因,公司被迫停运,运费未能及时结算,但工人工资与企业开展还需正常运转,流动资金犯了难,农商行第一时间就给予了资金支持。

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重拾农信“背包精神”,重建百姓“鱼水深情”。交城农商银行全体职工发扬“铁脚板”精神,深入客户群体勤沟通,了解客户资金需求和生产经营状况,做好贷前调查和贷后服务,切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农商行工作人员走进我们村,定期搭建金融知识宣传点,不仅为我们讲解洗钱的危害,还教大家识别真假钱币,告诉我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支付安全、金融理财等知识,最重要的是把贷款资金送上了门。”交城县石侯村经营废旧物资公司的村民闫世杰(化名)对农商行的“温情服务”连连称赞。

和闫世杰同样感受的还有西营村的许平安(化名)。许平安如今是交城县远近闻名的创业“能人”,他从1987年开始创业,先后开过铸造厂、养殖场,还投资过新型农业,每一次创业都离不开过去的农信社、今天的农商行的支持。许平安在交城农商行的贷款也由上世纪80年代的3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50万元。许平安也有亲戚在其他银行,可他就是愿意和农商行打交道。“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们和我特别亲近。支行从柜员到支行行长,全行上上下下都认识我,也非常尊敬我。养殖场需要贷款资金时,打一个电话,支行行长就主动上门对接来了。我们相处就像亲人一样!”59岁的许平安亲切地称西营支行的员工为“孩子”,提起这些“孩子们”,许平安激动不已。

有七十多年服务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的交城农商银行,在今天,仍然秉承着“背包精神”的良好传统。“从农村来,到农村去。”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让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工作人员走到百姓身边,让温情服务惠及交城人民,切实让交城农商银行成为大家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的百姓银行。”送金融服务上门、送金融政策下乡,鼓励“普惠金融两支队伍”进村(进社区)入户,是该行“金融全盘动”的重要一环。

做企业的“及时雨”

交城县产业丰富,企业众多。既有农牧、铸造、旅游等传统产业,近年来更是引入了众多节能环保、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这些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不断转型的发展过程中,交城农商行的身影不容忽视。

“过去贷款要企业找银行,如今,人家交城农商行主动找上门。”“今年要不是交城农商行帮忙,在疫情最严重的那两个月,我们的资金链就危险了。”交城县金港煤业法人武捷(化名)说。武捷第一次和交城农商行发生业务往来是2009年,那时候他刚刚从小型废铁收购站转型,在交城农商行贷款29万创办了金港煤业。13年来,企业由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年交易额达到2亿元,当地同类型产业规模数一数二的企业。2022年初,在交城农商行的贷款金额已经增加到了500万元。3月末,新冠疫情突袭山西省,疫情防控形势骤然加紧,金港煤业准备出货的煤受运输管控,压在厂区1个多月。“下游客户不见货不回款,上游企业又催要货款,我愁得一宿一宿睡不着。”武捷说,“农商行知道了我的情况,又追加了450万贷款帮我渡过难关,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2022年,交城农商行成立首贷中心和法人客户部,经过慎重选拔,选派数十名高素质客户经理专职分别开展个人类和法人类贷款业务。成立以来,法人客户部对照全县登记在册的2000余户企业名单,深入市场、做实调研,在全面分析企业经营特点、需求痛点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专项配套信用授信措施,拓宽融资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他们通过向人民银行申请专项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举措,不断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贵”的难题。2022年上半年,交城农商行共向县域各类市场主体投放贷款2.58亿元,其中法人客户部在成立后的短短2个月中,累计向26户中小企业投放贷款1.74亿元,切实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赋能护行。作为服务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守初心、担使命、勇作为是交城农商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服从和服务省联社决策部署,把农信社的发展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在发展大局下思考,在践行使命中发展,抢抓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

该行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午后,更是从经营理念、发展模式、运营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加速进位。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在改革化险、提质增效历程中,深深体会创优服务、合规经营、改进作风、增进与客户的关系的重要性,用自己的激情满怀带动着周围的同事激情工作,以每个人的努力永葆农信的旺盛生命力。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农业是我们的创业舞台”省联社王亚书记、理事长的话语回响耳边,交城农商银行一直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通过一系列服务,让整个农村‘活’起来,产业发展起来,村庄兴旺起来,真正做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交城农商银行党委书记刘金大说。“我们通过一系列动作,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劲头增强,银行形象显著提升。‘提士气’带来‘强业绩’,同时有效解决了农商行的自身发展问题,我们全体交城农商银行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实际行动提交一份喜人答卷。”(杜晓丹)

金融动、产业活、乡村兴 交城农商行这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山西交城虚拟货币案件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