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1861年)

1848年革命形势图意大利各邦革命的成功激发了意大利民众的民族精神,从3月末到4月初,罗马、托斯卡纳、皮埃蒙特、那不勒斯等意大利邦国纷纷加入对奥战争,组建意大利联军共抗奥地利,使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意大利地区作为罗马文明的发祥地,曾长时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这时的意大利是统一、强大和文明的象征,那时,所有欧洲人以成为“罗马公民”为荣耀,而所有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又是天然的“罗马公民”,对意大利人来说,生活在罗马帝国时代,一定是最幸福最值得怀念的岁月了。

随着君士坦丁大帝在330年把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了君士坦丁堡,意大利在欧洲的中心地位从此开始消失。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后,意大利开始频繁遭到蛮族的入侵,于是,意大利成了匈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等蛮族驰骋的疆场。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哥特王国、拜占庭帝国、伦巴第王国、查理曼帝国又相继成为意大利的霸主。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后,随着中法兰克王国的进一步分裂,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皇国对北意大利控制权的争夺,以及北意大利城邦的崛起,还有诺曼人对南意大利的征服,三十年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一系列的政治纷争和争霸战争使意大利的政治版图越来越碎片化。

自罗马帝国分裂以来,意大利的纷争虽然持续不断,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纷争多为老套陈旧的王朝战争,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才是战争的受益者,而身处社会低层的平民百姓皆为战争的受害者。进入18世纪后,意大利的平民百姓接受新时代的洗礼,他们再也难以忍受王侯将相的腐朽统治,从此,他们开始自己主动创造历史了。

意大利1848年革命成功,本有希望实现独立,为何最后失败了?

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政治版图

革命的火种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政治保守的意大利邦国加入反法同盟,企图消灭资产阶级治下的法兰西共和国,但是法兰西共和国越打越强,并逐渐把战线推到了国境外。1796年,法国督政府派拿破仑率领法军进攻意大利,拿破仑运用出色的军事才能,从1796年4月持续作战到1797年2月,在10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一连串的胜利,迫使众多意大利邦国和法国签订和约,使法国变成了意大利的霸主。表面上看,这次战争和以往的战争并没什么不同,然而法国军队带来了民主、平等、自由和共和的新观念,与此同时,法国政府按照自己的模式,把米兰公国改组为西沙尔平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改组为利古里亚共和国,罗马教皇国改组为罗马共和国,使意大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民主、平等和自由。

法国大革命给意大利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帮意大利人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枷锁,意大利人如沐春风,开始了从未有过的新生活。两年后,意大利人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拿破仑打破。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后,着手对意大利的政治版图重新建设。从1802年开始,拿破仑逐渐把皮埃蒙特王国、帕尔马公国、西沙尔平共和国、利古里亚共和国、罗马教皇国(在1801年恢复)等意大利邦国合并到法国,并任命自己的兄弟为那不勒斯国王,实现了对意大利的直接统治。拿破仑凭借武力吞并众多意大利邦国,显然侵犯了意大利邦国的主权,也违背了意大利人的意愿,这让已经接受新思想的意大利人又深刻意识到了民族问题——他们是意大利人,和法兰西人不是一个民族。

意大利1848年革命成功,本有希望实现独立,为何最后失败了?

1789年的意大利政治版图

拿破仑犹如老师,意大利人犹如学生,意大利人在拿破仑的教诲下学会了新时代的社会思想、社会制度、民族观念。随着拿破仑愈加暴戾和独裁,已经成熟起来的意大利人逐渐产生了摆脱拿破仑统治的想法,他们对拿破仑的态度由支持变冷淡,并最终倒向反法联盟,加速了1814年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和拿破仑的下台。

意大利人推翻拿破仑的独裁统治后,并没有重新回到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状态,而是回到了1796年前,甚至不如1796年前的状态。

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英国等战胜国虽然政治体制不尽相同,但为了压制先进的社会思想,保持彼此间势力的平衡,不仅在欧洲全面恢复了保守的君主制,还不顾各民族的意愿,规划了符合自己利益的欧洲政治版图。于是,意大利的政治版图又回到了封建邦国林立的状态,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热那亚共和国的土地被分给了皮埃蒙特王国(Piedmont),米兰公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土地被分给了奥地利,变成了哈布斯堡家族治下的伦巴第-威尼西亚(Lombardy-Venetia)。此外,托斯卡纳大公国(Tuscany)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统治的,帕尔马公国(Parma)和摩德纳公国(Modena)也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的亲信统治的。从此,奥地利的势力介入意大利,意大利人不得不直面奥地利军队的威慑。

意大利1815年的政治版图变化又一次侵犯了意大利邦国的主权,更违背了意大利人的意愿。于是,诞生于反抗拿破仑独裁统治时期的秘密革命组织“烧炭党”赢得了意大利民众更广泛的支持,也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烧炭党以赶走奥地利人,实现国家统一为目标,吸引了一大批意大利爱国者,其成员有朱塞佩·马志尼、朱塞佩·加里波第、古列尔摩·佩帕等,其中,马志尼的革命思想对意大利人的影响最大,他不仅致力于将奥地利统治者逐出意大利,还希望以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实现国家统一。马志尼清醒地知道革命的道路十分漫长,在他看来,即使失败的起义也有其价值,因为“思想只有在烈士鲜血的滋养下才会迅速成熟”,即使起义者倒在炮火和子弹中,思想也会继续酝酿发酵。

1820—1821年间,那不勒斯的自由军长官(佩帕是参与者之一)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革命。1831年,烧炭党运动也遭遇了失败,马志尼随后流亡马赛,组建了地下组织“青年意大利党”。1834年,马志尼流亡伯尔尼时又组建了一个名为“青年欧洲”的组织,意图解放受压迫的民族,并且引导欧洲人民通过和平方式最终解决分歧。很遗憾,这个光荣的愿景最终被证明太不切实际了,但是“青年意大利党”和“青年欧洲”鼓舞了大量民众,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青年爱尔兰”“青年瑞士”“青年波兰”和“青年德意志”纷纷涌现,后来还出现了“青年阿根廷”和“青年乌克兰”。同年,在欧洲神出鬼没,且对民众有巨大影响力的马志尼,和正在南美洲参加革命的加里波第,以及青年意大利党的其他成员在未出庭的情况下被皮埃蒙特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于是,苦恼的皮埃蒙特统治者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马志尼等意大利爱国者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意大利民众对统治者的不满日积月累,他们在思想上已经做好了革命的准备,只等时机的到来了。

意大利1848年革命成功,本有希望实现独立,为何最后失败了?

意大利革命者朱塞佩·马志尼

1848年革命

1847年,保守派三十多年的高压政策令欧洲民众对保守秩序的不满达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整个欧洲的社会气氛空前紧张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期待着能有一场伟大的革命席卷欧洲。1847年中期,在罗马,一位神父在爱尔兰革命者丹尼尔·奥康奈尔的葬礼上致辞时说道:时代正在酝酿“一场吞噬世界的革命”。很快,神父的预言实现了。

意大利1848年革命成功,本有希望实现独立,为何最后失败了?

1848年的意大利政治版图

1848年1月3月,米兰(伦巴第首府)民众为抵制奥地利政府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烟草税,和奥地利士兵发生冲突,随后,米兰民众向奥地利士兵发起攻击,奥地利士兵当即进行反击,打死6人,打伤50人,镇压了“烟草暴民”。事实上,米兰民众并非想要挑起革命,他们只想通过抵制烟草进行“合法斗争”,以保障和平变革,然而奥地利当局却没有做出任何妥协。与此同时,威尼西亚的达尼埃莱·马宁和尼科洛·托马赛奥以向奥辖意大利省份中央教会请愿的方式进行“合法斗争”,谋求政治改革,在18日遭到了奥地利当局的拘捕。

当意大利北方的斗争受到打压时,南方的斗争却成功了。1月中旬,西西里(Sicily)民众发动革命,击退了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二世的军队。当西西里革命成功的消息传到那不勒斯(Naples)后,那不勒斯民众受到鼓舞,在1月下旬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革命,斐迪南二世为保住王位,只好同意立宪,并在2月10日颁布了宪法。这部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参鉴了法国1814年宪法,所以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道路依旧漫长,但是这却标志着保守秩序在意大利崩塌了。

2月3日,罗马教皇国(Papal States)的民众受到南邻的影响,也发动了革命,无力镇压的教皇庇护九世只能克制忍让,承诺组织新政府,允许世俗人士与神职人员一同在新政府内担任公职。3月14日,庇护九世终于向罗马人民妥协,同意立宪。而早在1月11日,罗马教皇国的北邻的托斯卡纳当局就已经妥协立宪,皮埃蒙特国王卡洛·阿尔贝托也在1月8日承诺立宪,并于3月4日颁行正式文件。至此,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意大利邦国从南向北,已经有四个邦国的革命取得成功,只剩下被奥地利当局牢牢控制的摩德纳公国、帕尔马公国和伦巴第-威尼西亚了。

3月,欧洲民众受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革命开始向全欧洲蔓延,保守秩序的几大支柱于是纷纷崩塌。7日,柏林爆发革命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同意改革。11日,布拉格爆发革命后,奥地利在捷克的统治垮台。13日,维也纳爆发革命后,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亦被迫同意改革。15日,布达佩斯爆发革命后,奥地利在匈牙利的统治也垮台了。

随着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各地的统治瓦解,伦巴第-威尼西亚民众趁机在3月下旬发动了暴力革命,而不再是温和的抗议和请愿。3月18日,米兰爆发革命,起义军和奥地利军队激战五天后,在22日夺取对米兰的控制权,建立临时政府,并迫使奥地利将军约瑟夫·拉德茨基向奥地利方向撤退。奥地利军队从米兰撤军后,奥地利对伦巴第-威尼西亚的统治开始垮台,威尼斯(威尼西亚首府)民众于是在22日也发动革命,并很快在次日取得成功,建立威尼斯共和国临时政府,选举马宁为总统。不久,革命的浪潮席卷摩德纳公国和帕尔马公国,奥地利在意大利的统治完全垮台了。

意大利1848年革命成功,本有希望实现独立,为何最后失败了?

1848年革命形势图

意大利各邦革命的成功激发了意大利民众的民族精神,从3月末到4月初,罗马、托斯卡纳、皮埃蒙特、那不勒斯等意大利邦国纷纷加入对奥战争,组建意大利联军共抗奥地利,使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此时正值春天,意大利的“民族之春”春意盎然地来到了。

革命的分裂

4月7日,流亡回国的佩帕被那不勒斯国王任命为将军,指挥那不勒斯军队参加对奥战争。同日,流亡外国的马志尼也回到米兰,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种种迹象表明,意大利革命正在朝马志尼希望的方向发展着,同时,又有种种迹象表明,意大利革命正在向朝马志尼担心的方向发展着。

马志尼早就预感到革命成功后,温和的君主派会抬头,和激进的共和派发生权利斗争,从而削弱革命力量,导致保守势力卷土重来。为了提防君主派,他忍不住提出了一个几乎未加掩饰的警告:当权者习惯于从过分顺从或过于鲁莽的人那里攫取权利。很不幸,意大利革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最终朝马志尼担心的方向发展了。

皮埃蒙特的军事实力在意大利邦国中是最强大的,国王卡洛·阿尔贝托又是一个天然的君主派,当他率军援助伦巴第抵抗奥地利时,提出了让米兰接受君主制的条件。由于伦巴第的军事实力实在太弱,被君主派控制的伦巴第临时政府为了保住革命成果,只好向卡洛·阿尔贝托妥协,在5月29日同意被皮埃蒙特兼并。帕尔马公国和摩德纳公国也很快追随米兰,支持皮埃蒙特把它们兼并。6月,威尼斯共和国在奥地利军队和皮埃蒙特军队的两面夹击下,领土被挤压得只剩威尼斯及其潟湖,7月4日,军事实力太弱的威尼斯共和国也为了保住革命成果,同意被皮埃蒙特兼并。于是,意大利北部在名义上成了一个由皮埃蒙特领导的统一的王国——这也是卡洛·阿尔贝托的个人野心所在。

意大利1848年革命成功,本有希望实现独立,为何最后失败了?

皮埃蒙特国王卡洛·阿尔贝托

皮埃蒙特人吞并意大利各邦领土的做法激起了意大利其他君王的嫉妒和敌意。卡洛·阿尔贝托宣战前不久,皮埃蒙特公认的盟友托斯卡纳派兵占领了摩德纳公国到大海之间的一片狭长领地,还占领了昔日独立的小国马萨与卡拉拉。于是,托斯卡纳志愿军与皮埃蒙特军队发生了小规模冲突,两国的联盟关系从此破解。

经证明,在整个亚平宁半岛,统一运动本身是脆弱的。由于各个邦国追求的是自身利益而非民族团结,统一运动开始分裂。4月29日,罗马教皇庇护九世宣布退出对奥战争,并告知其他君主,他正打算放弃为意大利邦国建立联盟的计划。庇护九世的做法极大地刺激了罗马民主人士,5月1日,庇护九世被迫组建新内阁,由民主派主政,当然,这也激化了庇护九世和民主派的矛盾,使罗马政府从此陷入内斗中。

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二世是一个顽固的君主派,他仇视革命派,压根就不想参与对奥战争,他只想恢复自己的权力,还有对西西里的统治。斐迪南二世让佩帕指挥军队作战,却没有赋予佩帕实际的军队领导权,他只是一个名义指挥官而已。5月15日,斐迪南二世发动反革命军事政变,残酷镇压革命派,并在几天后解散议会,退出对奥战争。佩帕闻讯大怒,辞去军事职务,带领二千名愿意继续参与战争的那不勒斯士兵踏上了解救威尼斯的征程。

革命的失败

正在南美洲参加革命的加里波第得知意大利爆发革命的消息后,在6月23日抵达尼斯,并决定加入卡洛·阿尔贝托的部队——1834年,正是卡洛·阿尔贝托宣判了他的死刑。同月,已经成功镇压布拉格革命的奥地利对卡洛·阿尔贝托展开了反攻,7月25日,奥地利将军拉德茨基在库斯托扎大败卡洛·阿尔贝托,迫使皮埃蒙特军队在8月6日退出了米兰,一天后,拉德茨基进入米兰,使奥地利恢复了对伦巴第的统治。8月9日,卡洛·阿尔贝托和奥地利签署停战协议,退出了对奥战争。

早在米兰陷落前四天,马志尼就离开了米兰,加入了加里波第的志愿军。加里波第被皮埃蒙特人冷落后,又转为伦巴第服务,米兰陷落后,加里波第和马志尼不得不转移到瑞士。当皮埃蒙特和伦巴第的革命转入低潮时,意大利其他邦国的革命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1月,罗马再次爆发革命,教皇庇护九世出逃到那不勒斯王国,民主派彻底掌握了罗马政府,托斯卡纳和威尼斯的革命派也彻底了掌握了自己的政府。

然而,此时的欧洲已经被保守派逐渐控制了。10月,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成功镇压了维也纳革命,11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柏林革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的侄子)在保守派的支持下成为法国总统。保守秩序在欧洲几大强国的恢复标志着1848年革命全面转入低潮,意大利革命想要取得成功的难度加大了。

意大利1848年革命成功,本有希望实现独立,为何最后失败了?

奥地利将军约瑟夫·拉德茨基

1849年2月9日,罗马成立了共和国,18日,托斯卡纳也成立了共和国。但是好景不长,奥地利军队于3月23日在诺瓦拉再次击败卡洛·阿尔贝托,卡洛·阿尔贝托随后再次退出对奥战争。3月27日,托斯卡纳受皮埃蒙特失败的影响,公开宣布废除共和制,保守派于是重新得势。4月26日,奥利地军队攻占托斯卡纳,使托斯卡纳恢复了君主制。5月11日,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二世派军队攻占西西里,成功镇压了革命派,恢复了对西西里的统治。6月30日,法国军队攻占罗马,使罗马教皇国恢复了君主制。8月22日,奥利地军队攻占威尼斯,又恢复了对威尼西亚的统治。至此,意大利革命全面失败,其政治版图回到了1815年的状态。

纵观意大利1848年革命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到,为了权力和更远大的民族统一事业,革命者愿意搁置或放弃他们的民主及自由思想。但是,革命者的妥协并没有实现民族统一事业,反而使保守派重新得势,加速了革命的失败。不过,革命者的这次尝试也让人们找到了统一意大利的的方法:军事上借助皮埃蒙特君主武装力量的支持,经济上借助土地贵族的支持,可以看出,这种方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妥协。

当皮埃蒙特君主在19世纪60年代统一意大利后,由于这场统一运动是一场消极的革命,是由保守派力量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而不是像马志尼及其他共和主义者希望的那样,由人民推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意大利王国,议会制度基础薄弱,却挣扎着想要发展出可行的民主制度,结果只会让这个国家轻易地陷入了法西斯反革命势力的手中。20世纪30年代,被墨索里尼抓捕入狱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学者安东尼奥·葛兰西在在解释意大利1860年统一后为何没能避免陷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时,就把原因归结于意大利中产阶级自由派的软弱。

1848—1849年的意大利革命者为日后的专制主义埋下了祸根。革命本身就是一场战争,革命后,英雄们愿意为了国家事业而牺牲自我的无私精神备受推崇。这种英雄主义的典型代表就是加里波第,他的事迹加强了这种英雄神话。除了将军国主义的种子引入民族自由运动之外,英雄神话与失败的现实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这也将颓废与背叛的思想注入了意大利复兴运动——或者说是意大利民族的“复活”。一方面是英雄主义、军事荣耀与自我牺牲,另一方面却是意大利现实政治与社会的腐败,两者对立造成的紧张导致后来的人们在权威主义中寻求意大利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849年(1861年)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