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苏宁2008

未曾料到,张近东的江苏老乡刘强东比黄光裕更能打价格战,京东线上成本更低,且没有家电零售的标签束缚,结合互联网思维,增长速度远超转型中的苏宁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核心观点」

苏宁,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电器零售巨头,如今却深陷千亿债务泥潭。本期“危机博士”,我们就来探讨苏宁的浮沉录,探究他在线下时代如何战胜国美,又在互联网转型中,如何变得格格不入。



正当大家讨论南京国资是否出手相助之时,3月的第1天,深圳国资宣布接盘苏宁,旗下的深国际、鲲鹏资本拟分别收购苏宁易购7.45亿股、13.97亿股,占总股本的8%和15%,交易总价超148亿元。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原控股股东、实控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股比例将降至16.38%,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降至5.45%,虽然张近东仍为苏宁易购的第一大表决权股东,但鉴于深圳国资两家公司为一致行动人,深圳国资已然成为苏宁第一大股东。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曾记否,苏宁力压国美问鼎中国电器零售商,誓要超越美国沃尔玛,之后,在互联网的大浪淘沙中,又立下云商转型的鸿鹄之志,最终虎头蛇尾,马失前蹄。

本期危机博士,我们将介绍苏宁在互联网转型之殇,探究未来何去何从?


01 苏宁发家史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顾苏宁的历史。

1990年,27岁的张近东在中国四大火炉城市之一的南京下海创业,销售空调等电器。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他当时的全部身家只有10万元,而在宁海路和江苏路的店面租金就花掉了7万元,剩下3万成为新成立的苏宁交电集团公司的运营经费。


捉襟见肘之下,张近东选择了先收款、再送货,并且提供免费安装的一条龙服务,收款快,且与国营商场高价、不送货、不免费安装的经营策略大相径庭,成为苏宁的制胜法宝。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那时,炎热的不只是夏季最高气温40度的古都南京,还有苏宁火爆的销售业绩。

1991年,苏宁营收6000万,净利润1000万,到1993年,销售突破3亿,成为全国空调销售的第一名。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当年,江苏著名的《扬子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苏宁与八大国营商场的空调大战,面对八大国有商场联手抗苏,前者脱颖而出。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但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张近东登载的名为“后羿射日”的广告,他把苏宁比喻成后羿,八大商场比喻成被后羿射落的八个太阳,报纸上还罗列了各类空调的价格,鼓励消费者到苏宁低价买好货。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张近东可谓是早期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商业奇才。

当时的空调行业中,春兰、格力、科龙、华凌、华宝等品牌风靡一时,竞争激烈不说,空调厂商还面临着三角债问题,回款慢,且空调销售的淡季,厂商缺资金,艰难竭蹶。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张近东就抓住机会,潜入供应链之中。空调销售淡季时,向厂商提供资金,换取旺季时的货源,并且获得独家30%的拿货优惠。

苏宁解决了供应链上的矛盾之后,便可以轻松连接空调的供需两端。那时,谁手上有货,谁能找到消费者,谁就最牛。张近东显然做到了!

江苏有十三太保,省内谁也不服谁,就连省会南京也常常被其他城市看不上,同样是南京人的格力董明珠,也与张近东很不来电。

张近东曾希望绕过经销商,从格力江苏负责人董明珠那里直接拿货,并奉上500万现金,结果董明珠却没给好脸色,一口回绝之后,两人甚至在电话里争锋相对、火星四溅。


没能从董明珠那里拿到货的张近东气急败坏,说到:“你这个女人真不是东西,给你钱你还不要。”

这件事并没有打乱苏宁的发展步伐,反而开启了苏宁更加激进的商业版图扩张。

伴随着空调供需平衡的变化,春兰、海尔等厂商开始自建渠道,直面消费者。

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苏宁则开启了第一次转型,卖空调起家的苏宁切断营收占比超过50%的批发业务,转向电器销售业务,并在全国开设连锁零售店;同时,入股了三洋、熊猫、飞歌、华凌等生产厂商。

除了批发转零售,苏宁还自建物业,当时苏宁地产的租金也是收到手软。



02 美苏争霸


苏宁虽然战胜了全国各家国有商场,但却面对了新对手——国美,并上演了一场美苏争霸。

两者的对抗几乎就是一场数字游戏。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2004年6月8日,国美在香港借壳上市,壳公司股价0.148港元 上市后国美每股涨至0.315港元;2004年7月21日,苏宁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苏宁开盘价29.88元,到收盘时,大涨至32.70元。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当年国美营业额180亿,苏宁则落后20亿,国美全国门店259家,苏宁紧随其后开设224家门店。苏宁在南京新街口开设旗舰店,国美怼过去,也在新街口开店。两者你来我往,水火互不相容。

美苏之争的高潮发生在2006年。37岁的国美掌门人黄光裕在南京紫金山脚下的钟山高尔夫球上与43岁的苏宁总舵主张近东会面,年轻又老练的黄光裕提出收购苏宁,张近东强硬回复:我不卖,你也买不起。如果做不过你,我就送给你,不用你买。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之后,为了战胜苏宁,黄光裕掌舵的国美加速了扩张步伐,大举收购永乐、深圳易好家、哈尔滨黑天鹅、武汉中商等全国和区域性家电零售企业,疯狂的扩张与竞赛在2008年黄光裕被警察带走、国美业绩受困后,无疾而终。

因此,苏宁轻松战胜了失去灵魂人物的国美,稳坐中国家电连锁市场第一把交椅,两者市值差距拉大,苏宁云商市值一度相当于10个国美。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但苏宁和张老板的好日子并没过多久,新的行业搅局者出现了。

江苏十三太保之一的宿迁,出了一个“不识妻美”的刘强东。

2004年,人大毕业的强东哥,开设电子商务网站——京东。卖的都是DVD和电脑、电子产品等,当时的张近东并没有把这个区区几千万销售额的B2C网站放在眼里,哪怕到2008年,年营收13亿元的京东商城,相比苏宁500亿体量 ,也是蚂蚁对大象。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虽然当时的京东还无法比拟苏宁,但出售小商品服饰的C2C电商网站淘宝,营收已超苏宁3倍,张近东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但受限于渠道、物流、安装和售后等,在线家电销售很难在当时的互联网上实现。但互联网就是一个字“快”,5年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网购的普及,更具消费力的年轻人一代开始在网上下单购买家电,电商网站配套的物流、安装和售后等也愈发成熟。

03 苏东之争与苏宁互联网转型


刘强东突然向苏宁发起价格战,要求“京东所有大家电都比苏宁线上线下便宜”,并在微博上po出“打苏宁指挥部”的推文,最终点起了苏东大战的硝烟。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此时,张近东意识到,苏宁必须转型互联网。

2013年,在苏宁更名苏宁云商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群苏宁人身穿着精致的西装,脚踩皮鞋,口中喊着“互联网转型”的口号,在那个淘宝、京东依靠格子衫程序员与产品经理打天下的互联网时代,苏宁人的着装与互联网口号,似乎显得格格不入。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缺少互联网基因的苏宁是否能转型成功”是当时媒体最大的质疑。当时还没有一家连锁卖场做互联网转型成功的案例,苏宁想走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路。

中国商场老将张近东再次出手,发挥苏宁线上结合线下的优势,主打就近门店配售、线上线下同价的策略。张近东的O2O实操可真不比万达王健林晚多少。

未曾料到,张近东的江苏老乡刘强东比黄光裕更能打价格战,京东线上成本更低,且没有家电零售的标签束缚,结合互联网思维,增长速度远超转型中的苏宁。

眼看兵临城下,苏宁在2015年战略联手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双方相互持股,苏宁140亿元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股,阿里283亿元拿下苏宁总股本的19.99%,成为第二大股东。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同时,苏宁入驻天猫,并在之后连续多年成为天猫双十一GMV销售冠军,双方还展开了新零售的合作。

长三角两大经济强省的竞争背后,江苏首富张近东必定无法与浙江首富马云在商业版图上握手言和。虽然张近东认可马云提出的新零售,但在他眼中,最终能打通线上线下,成就新零售霸业的只有苏宁。

2015年后,苏宁加速新零售布局,大肆收购了迪亚超市、天天快递、家乐福等,并疯狂开设苏宁小店。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从中兴手中买下智能手机努比亚,大力扶持PPTV,重金收购支付牌照,打造苏宁金融,甚至买下著名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和江苏舜天。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但似乎大部分投资叫好不叫座,打了水漂。

除此之外,苏宁主营业务收入惨淡。苏宁财报显示,上市公司盈利的方式除了出售旗下公司股权外,就是通过卖出阿里巴巴股票,获取资本利得来维持。

2015至2019年,苏宁在互联网竞赛中,大量发行债券并向银行借款,最终债台高筑。2020年三季度,其负债1361亿,而苏宁账面货币现金不足125亿。2021年,经历了一年疫情的冲击后,苏宁债面临高违约风险,陷入财务困局。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之殇


虽然苏宁通过资产质押淘宝,出售国米等方式自救,但依旧捉襟见肘。

男人三十而立,苏宁却在三十岁遭遇危机。

互联网只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沧海一粟,但在这个新战场上,苏宁转型成败与否还没有给出最后的答案,但已伤痕累累,满身泥泞。欢迎留言告诉危机博士,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苏宁# #A股# #电器# #国际米兰# #深圳国资委接盘苏宁23%股份#

关键词: 苏宁 互联网 空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虚拟货币苏宁2008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