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提出了道德风险理论,认为道德风险是跨境资本流动突发逆转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金融机构利用政府的保证和特别的保护,在向市场借贷的同时,也向股市和房地产公司借贷,造成了巨额的金融资产泡沫,国际资
一、跨境资本流动和企业投资理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关于跨境资本流动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而关于企业投资的理论更是历经了几代学者的研究变得逐渐完备。按照发展脉络梳理了跨境资本流动和企业投资的相关理论,为后续实证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结构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
(一)跨境资本流动理论
由于国际贸易在当时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与跨境资本流动相关的理论只分散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流传。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境资本流动从国际贸易的实体经济逐步走向了国际金融的虚拟经济。这既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了融资,也是导致全球资本外逃等金融危机的原因,梳理跨境资本流动相关理论如下。
a. 跨境资本流动的动因理论
早在十六世纪,亚当·斯密等著名学者就对跨境资本流动问题展开了研究,鉴于当时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有关跨境资本流动的研究只能在国际贸易理论找寻零零散散的痕迹,而这些零星的观点为后续跨境资本流动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跨境资本流动逐渐摆脱国际贸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经济现象。跨境资本流动形成的动因、影响等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得出了早期的跨境资本流动理论——动因理论。
十九世纪初,随着跨境资本流动量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与国际贸易无关的跨国资金流动,因此,学者们对跨国资金流动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分别从单一动机和复合动机两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理论,即单动因理论与复动因理论。单动因理论包括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穆勒的比较费用理论、巴奇哈特的利率吸引力理论和维克塞尔的利率理论。
大卫·李嘉图提出,在生产特定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推动资本跨境流动,因为资本流动可以使投资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的投资者获得比在该国投资更高的利润。穆勒提出,由于比较生产费用的差异,生产利润率的差异会助长跨境资本流动,两人都认为利润是跨境资本流动的唯一动力。
随着研究的加深,学者们让这种动因变得更加清晰,巴奇哈特认为,利率的吸引力导致信贷融资在全球范围内无处不在,维克塞尔指出,较高的利率不仅有助于吸引外国资本进入该国,同时,也会为投资海外有价证券带来国内资金。加息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吸引资金的办法,当利率回到其初始水平后,外资就会撤离。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学术界普遍认为,跨国资金的流动并非单纯的获得利息和投资收益,而是由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投资偏好等因素决定的。俄林提出即使不存在利差,资金的流动和流动的规模也取决于资产的性质,以及愿意冒险的特定投资者。
艾弗森指出,资本流动的成本降低或息差的增加会导致资金的流动,而政治安全和经济的稳定性则会对流动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消费行为、收入水平、要素供给和生产方式都会对国际利差产生影响。复动因理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动因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
b. 跨境资本流动的危机理论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经济危机呈周期性爆发。在危机爆发期间,跨境资本流动出现波动异常现象,经济学家们转向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和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处在典型的金本位时代。
他认为,信贷危机并非由黄金外流引起,但是,若贵金属的外流是在产业循环中的紧缩期出现的,则会引发信贷危机,这意味着,资金外流将加速金融危机的爆发。马歇尔认为,资本流动的逆向主要是由于资金流向国家的信贷状况的变化或恶化。
c. 跨境资本流动的流量理论
流量理论与单动因论的古典模型的内涵是一致的,其中跨境资本流动的机制是由利率驱动的。根据流量理论,如果外国利率比国内利率高,那么,外国利率上升将会导致本国向国外的资金流出;只要国外的利率比国内的利率高,那么资本外流就会持续;反之,当国内利率高于外国利率时,资本会流向母国,直到国内和外国利率相等。
蒙代尔和弗莱明进一步说明,国际资金的流动取决于利率水平。蒙代尔相信,相对高的国内利率会提高资本净流入,或者降低资本净流出,而利率则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弗莱明提出在一个汇率自由波动的体系中,跨境资本流动对利率更敏感。
在此基础上,蒙代尔于一九六三年讨论了资本流动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并确立了著名的“不可能的三角定律”,根据这一定律,资本账户自由化、固定汇率制以及自主的货币政策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不相容的,也就是说,这三个要素不可兼得。
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克鲁格曼明确提出了“三元悖论”的原则。换言之,中国政府没有在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与独立货币政策之间三选二,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对资本账户的管制,实现了一定的汇率浮动,并且在相当程度上维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d. 跨境资本流动的福利效用理论
麦克杜格尔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利用微观经济学的静态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研究要素资本的跨境流动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影响。一九六二年肯普等人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一种理论模型,即各国间资本的自由流通会导致国际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趋于平衡,从而提高了全球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了世界总财富,改善了各国的福利,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
e. 后凯恩斯时期的跨境资本流动理论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跨境资本流动趋向证券化、全球化。金提出了跨境资本流动交易成本理论,认为跨境资本流动不仅受国内外利差的影响,还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投资成本的影响,产生交易成本。
克鲁格曼提出了国际收支危机模型,认为如果把政府的错误归咎于货币和财政政策,那么,投资者就会预见到汇率的变化,就会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改变自己的投资组合而把自己的资产换成其他国家的外汇,这样,就会导致国家的外汇储备下降。
最终,如果出现一次突如其来的投机性打击,那么,金融危机就会一触即发,而国际资金就会加速外逃。除此之外,戴蒙德和狄布威格提出了金融恐慌模型,认为投资者存在“羊群效应”,当投资者预计到其他持有资本者由于某些原因而退出资金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别人还没来得及退出的时候抢先撤离资本,就会出现大量的资金逆转。
克鲁格曼提出了道德风险理论,认为道德风险是跨境资本流动突发逆转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金融机构利用政府的保证和特别的保护,在向市场借贷的同时,也向股市和房地产公司借贷,造成了巨额的金融资产泡沫,国际资金的快速撤出造成了泡沫的破裂。
跨境资本流动理论随着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演进,其逻辑内涵随着当前跨境资本流动的特点不断完善,由研究跨境资本流动的动因转向研究跨境资本流动的突发逆转性,既从国家视角研究了宏观的经济现象,也从微观视角解读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理论进入全方位研究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