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夫(城市农夫订餐电话)

【思想者观察】《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书影,图源: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落笔的此刻正值九月的一个下午,本该是秋高气爽的样子,空气却还湿答答的

【思想者观察】

“80后知识农夫”的七年农耕生活:在城市与荒野之间

《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书影,图源: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落笔的此刻正值九月的一个下午,本该是秋高气爽的样子,空气却还湿答答的。上午才刚刚在稻田除了会儿草,便沾上了一身露水。慢慢穿过青翠的稻秧,大大小小的蚂蚱不时在我们眼前蹦跶,随手逮上几只笨重的,再拽一把牵牛藤一同去喂鸡,把它们美得够呛。记得蚊滋滋(张赫赫)常说起,她还是小屁孩儿的时候,和爸妈住在远离市中心的京西一隅。那里大片大片的田野和手中一串串蹬着大长腿的扁担钩儿(一种尖头的蝗虫)至今让她怀念。的确,打小儿在北京长起来的我们,都经历了这座城市向四面八方扩展的急速变化,却也不免有些遗憾,那曾经蹦过的小河沟,那可以跟小伙伴儿一起翻跟头、打滚儿、抄蜻蜓的荒草地,以及那又能打瞌睡又能挖知了的小树林子,全都成了儿时的记忆。

后来,我们伴随着城市一起长大,虽然生活越来越便捷,但那与自然疏离的日子就像一段躁动不安的青春期,让我们只想出走。远,再远一点。于是我们背起行囊,时常游历于深远的山林。在那里,芬芳的草木间萦绕着鸟唱虫鸣,阳光穿过树影仿佛给山谷中的一切都镶上了金边,篝火的余烬温度尚存,暖着杯中的清泉,甘甜滋润。直到工作以后,有了机会深入人迹罕至的荒野秘境,探访那些濒危物种的家园。渐渐地,之前那涤荡心灵的归属感莫名变成了忐忑。毕竟,我们不属于这里,生活更不该只是一时冲动的逃离,若是反客为主在此安家落户,恐怕终会为争得一份生存的尊严而与那山林土地“短兵相接”吧。

初次接触“里山”一词(源自日文的“Satoyama”),还是在一次赴台湾地区的旅行当中。由于当地的多山地形与日本十分相似,里山这个概念在台湾地区也很受关注。其中“里”指人们生活的聚落,“山”则表示围绕在这些聚落周边的丘陵浅山。在这样的环境里,山林、溪川、草地、农田、果园、房舍等彼此镶嵌,人在其中直接获得自然资源供生活所需。同时,在智慧的取用之下,环境依然可以生机盎然,甚至更加丰茂。这般的图景不正是我们的心之所向吗?细想之下,三面环山的北京,在平原与山地之间也应该存在这样连接着城市与荒野的缓冲地带,既可满足生活的需要,又让我们与真实的自然为邻。于是,把家搬到里山去,就这么愉快地决定啦!

驱车一个半小时,我们从北京城中回到了里山的家,这是位于京城东部浅山的一片大约30亩(约2万平方米)的土地,每日推开房门,漫步在香草花园中,细碎的色彩铺在脚下,映衬着头顶大桑树葱郁的枝叶。一边是阡陌纵横的田野,鲜亮的蔬菜绿意浓密;另一边是近在咫尺的小山,长满果树与杂木,出产应季水果的同时供给我们平日里的资材,更在四季轮回中展现着自然野趣,为生活注入无穷滋味。不过,里山可不是什么“桃花源”,在这里每天都少不了付出辛苦,耕种土地,做饭烧炕,修葺屋舍,饲喂动物,甚至追赶“越狱”的羊,驱散进犯的猪……里里外外各样的杂事,像打地鼠一般,总也没个尽头。里山并没有只留给我们一份唾手可得的快意,而是让我们有机会用双手去创造和打磨,将短暂的愉悦化作持久的幸福。

“80后知识农夫”的七年农耕生活:在城市与荒野之间

本文作者长角羚与蚊滋滋,绘图:蚊滋滋,图源: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忙碌日复一日,里山的野性也逐渐显现。刚搬来的时候,眼望着这片灌丛密布又伴随着人们常年耕作的次生山林,我们估摸着能瞧见只野兔就阿弥陀佛了。可住得越久,越发觉这片土地的生命力如此蓬勃。走在路上,脚边的植物总是能错落出几天前还没有的新鲜模样;俯身田间,听得见的那些位不过是草丛深处的“虫”山一角;漫步林中,野兔充其量是素食界的一员小将,而吃肉的亲们,谁才是这山中的大王?时至今日,我们与这些“野蛮”邻居之间,有欢脱,有欣赏,有误解,也有较量。这些经历时常提醒着我们,自然并非只在远方,城市也不尽是五感的荒漠,真的不要小看了任何一抹身边的绿色。

其实,生活在城市不意味着就与土地失联。把购物车越填越满还不如自己试着把问题清空。诚然,生活的惯性支撑着每个人内心的安稳,改变用力过猛难免两败俱伤。在这里我们并非希望每个人都以“断舍离”的方式,去选择一片宁静与执着。写这本书,不过是收集起自己在里山生活中花费心力获得的小确幸,希望给到大家一些灵感。如果你愿意给“便利”的生活找一点“小麻烦”,或许可在城市周边的市民农园里,租上一小块地,周末与家人当一把城市农夫;或许可以开始关心友善土地的食材,抽空亲自下厨PK外卖;又或许可以尝试拾起工具,为自家居室修修补补,给朋友帮点小忙。当然,也别忘记驻足于平凡无奇的山林里、寻常楼宇的草木间,唤醒那份对自然的敏感与惊奇之心。

一转眼在里山的生活已过去七年,在友人的邀约之下,我们有幸将这段岁月里基于琐碎日常的体察和感悟收集成书。并非专家学者,也不是什么能工巧匠,作为农夫“煮妇”只能利用闲暇创作,文字插图难免粗陋。全书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其中的“里山技”记录了一些我们亲身实践过的生活技能。关照环境的生活智慧让人与土地的依存持久绵长,并引领人在有度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体会手工劳作的乐趣。“里山客”描绘的则是与我俩朝夕相处的伙伴们,无论动物植物,驯养还是野生,记录下里山众生灵独特的生命故事。“里山食”篇章并非爱好美食的我们炫耀厨艺的舞台,而是从尊重生命的角度体会食物,通过分享自种香草与经典香料调味的私房菜谱,结合应季食材,展现从田地到餐桌,自耕自食的滋味生活。

里山在城市与荒野之间保留了一片人与自然的缓冲地带。请跟随我们的故事走进它,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刻,一片小小的缓冲区就在你的心中隆起,帮你过上属于自己的“里山生活”呢。(作者均为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硕士毕业生,本文经授权摘编自《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一书序言)

责任编辑:许革,张彦武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城市农夫(城市农夫订餐电话)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