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gdp和实际gdp定义(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关系)

最近疫情防控影响经济的说法很热。本文尝试通过GDP统计中使用的收入法来分析梳理一下,GDP计算方法有三种,使用其中的收入法,主要是因为从收入上看,比较直观。先看收入法公式,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以下数据根据上海市的统计局2019年用收入法的计算GDP分布,我只找到这个数据,分别是GDP总值, 37 987.55 亿,劳动者报酬17 527.83 亿,


最近疫情防控影响经济的说法很热。本文尝试通过GDP统计中使用的收入法来分析梳理一下,GDP计算方法有三种,使用其中的收入法,主要是因为从收入上看,比较直观。

先看收入法公式,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以下数据根据上海市的统计局2019年用收入法的计算GDP分布,我只找到这个数据,分别是GDP总值, 37 987.55 亿,劳动者报酬17 527.83 亿,生产税净额5 517.88亿, 固定资产折旧4 209.50 亿,营业盈余10 732.34 亿

从收入法角度,上海GDP受疫情影响减少了,就从这四个组成部分来看,各个组成部分减少的情况,如果1、2季度统计数据公布以后,可以对比去年的收入,就可以知道劳动者收入减少了多少、企业盈余、政府生产税净额减少了多少。

一、我们先看劳动者报酬,主要收入群体本文根据受影响程度划分了一下,

第一类人群:公务员和政府事业单位人员,他们的基本工资是按规定不变的,曾经有数据计算过,公务员大概12万人,事业单位人员大概80-90万人。

第二类人群:是规模以上企业人员,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21年数据,这个人数700万人左右,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职业类型分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2020) 173.26万人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按职业类型分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2020) 338.49万人,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按职业类型分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105.96万人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按职业类型分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2020) 36.95万人

有资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职业类型分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2020) 52.46万人

有些行业的特点是不可能居家办公的,只能停工,有些是可以的。按照有关规定,不能居家办公的,在停产的第一个月工资是全额发放的,第二个月到第三个月,就是按最低的收入来发生活费。所以隔离第二月开始,相关行业劳动者损失就比较严重。如果时间更长,就可能遭受裁员,后果就是这部分劳动者报酬消失了。

第三类:规模以下小企业员工、自由职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相当于规模以下的人员。上海的个体工商户大概有50万户左右。

第四类就是灵活从业人员、劳务工、民工、雇佣家政等,这些人没有劳动合同等于就是雇主没义务给他们发停产停业的生活费。

以上第三类、第四类这两类人口人数有多少呢,只能尝试粗略估算一下,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上海市全市常住人口为24870895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10479652人,占比42.1%, 0—14岁人口为243.63万人,占9.8%,与2010年相比提高1.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为1661.91万人,占66.8%,比2010年下降9.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55万人,占23.4%,比2010年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16.3%

也就是说扣除公务员、事业人员100万和规模以上企业人员的700万人,退休人员580万人和未成年人员243万人,这类人员在上海的人数估计可能有800万人左右,

或者从1600万15-59可工作人口直接计算,直接扣除公务员和规模以上企业人员。

这种人群中,同样按照规模以上企业行业就业人口比例划分,其中从事工业的估计25%,服务业的人口应该也有45%-50,其他行业25%

第五种人群,就是增加收入的行业能上班的人群,比如物流、检测、保供,人数相对比例极小,不属于受影响的人群,不构成GDP减项。

二、再看生产税净额,有收入有利润才有税收,税收减少构成GDP项目生产净税额的减项。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4月,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6.17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61.5%。至于其他行业基本一样受影响,分为疫情影响大和疫情影响小,比如金融行业的存量贷款的利息,土地房屋租金收入,证券交易、电视、电信、医药,医疗器械和检测相关,网络游戏、这些行业有的是依靠资本土地要素来取得收入,有的依靠提供无形服务取得收入,还有的是不受疫情影响。而其他企业只要是通过人提供有形产品和服务取得收入的,由于人员被封控,基本是亏损。

同时,由于政府生产净税额减少了,扣除工资,还有疫情巨大的疫苗抗原检测防疫物资人员财政支出,意味着政府可以支出的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也减少了,也会影响社会上的企业盈余。

三、再来看固定资产折旧,首先要理解它是一种资本收入,简单理解,就是按期回收的投资成本,或者干脆理解为一种租金或者利息收入。这个取决于现有固定资本的份额,基本上存量固定资本折旧计提不受影响,但疫情会影响增量固定资本的预期,最新新闻报道中社会融资额降低,意味着投资减少,新增就业人口就会减少。

四、接下来看企业盈余,影响盈余的变量,不仅看收入,还要看成本,企业如果不停工,能够取得收入,按前述方式,一部分给劳动者,一部分给投入固定资本,一部分给税,一部分就是结余盈余。

目前看如果企业没有收入或者很少收入,另外还有不变的成本,当然是亏损,构成GDP减项。问题是,如果没有收入,亏损度还取决于成本比例,如果企业本身盈利能力强,成本费用只占收入的一小部分,那么还好过,如果本来就是微利,那么就很严重。假设一个企业,本来就是完全竞争行业的微利,如果店面租金成本占比高,则亏损程度就很大。所以经济一不好,这种完全竞争的行业不同于有历史盈余的企业,往往先倒闭关店裁员。这也会增加失业人口,影响劳动者报酬。还有一种就是轻资产的企业,劳动力成本占了总成本的80%,如果也是微利也没有历史盈余,那么裁员是必然选择。


以上,我们简单通过GDP收入法,从各个收入主体角度,来分析GDP从哪几个方面如何减少了。但是这个方法不计算居民个人在疫情中的亏损,也就是劳动者的收入在减少的同时,劳动者的成本还在增加。假设一家奶茶店的经营者被封在小区,由于封控,还需要支付更多的自己生活物资成本,从个人角度不仅仅是没有收入那么简单,而是负担加重了。只不过广大群众的额外支出成本,转移到了受益企业的盈余和受益行业劳动者的报酬去了。相当于股票遭遇系统性危机,99%的人赔钱被1%做空的人赚走了。


另外,劳动者报酬总体和GDP相关,但如何分配在各个群体中,也有影响。因为一个人的正常消费需求是不如100个人的消费需求,需求大,才能通过规模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正是由于上海高收入群体多,人口规模大,有消费能力,高收入转移支付给向下游的餐饮、旅游、娱乐,家政、修理,美发、洗浴行业,现在疫情导致高收入群体也得在家做饭,高收入群体这部分收入可以以后再花或者进入了少数受益行业和人员手中,但对于居民服务业从业人员这部分转移支付现在都没有了,这些收入不同于提供有形产品等,不是计算在产品中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变现,因此对于年收入影响是终局的。

关键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名义gdp和实际gdp定义(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关系)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