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B什么意思网络用语TI什么意思(MB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隔离在家,本ESFP急需社交充电......”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是I*F*诶,果然人以群分吗?”谷爱凌INTJ,她完全不像内向型啊!”当那些平时完全不关注心理学的朋友,也开始大聊起MBTI,我才意识到这阵风终于刮出了圈层,不再是小众群体的秘密。随着话题热度的不断高涨,MBTI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聊天框、简介栏里,甚至有取代星座,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名片”的趋势。大家热衷对MBTI进行二次创作,一大波梗图自

“隔离在家,本ESFP急需社交充电......”


“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是I*F*诶,果然人以群分吗?”


谷爱凌INTJ,她完全不像内向型啊!”


当那些平时完全不关注心理学的朋友,也开始大聊起MBTI,我才意识到这阵风终于刮出了圈层,不再是小众群体的秘密。


随着话题热度的不断高涨,MBTI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聊天框、简介栏里,甚至有取代星座,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名片”的趋势。


大家热衷对MBTI进行二次创作,一大波梗图自此诞生——


来源:微博(infp总是避免发生冲突,希望周围充满善意之爱)


“撞到消防栓还要给它道歉”的INFP,是真的很希望“世界和平”!他们很容易陷入胡思乱想,也格外需要被温暖和爱意包围。


来源:微博,ENFP不能没有社交


天生“社交恐怖分子”如ENFP,希望跟所有碳基生物交朋友,他们最懂如何讨你开心,也同样知道如何一句话把你气死。


来源:微博


而误入学霸小组的ESFP宛如小丑,但很快会接受自己“小组吉祥物”的设定.......


图片加注解的方式生动又有趣,大家不自觉将图片套用在自己和朋友身上,随之发出“好准”或“什么鬼”等不同感叹。


而与此同时,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也重新回到我们面前——


MBTI真的比星座命理更科吗?抑或,只是老情人穿上了新马甲?


MBTI科学还是玄学?


不看好MBTI的人,会首先指出它的“原罪”——发明者迈尔斯母女并非科班出身,测试结果也无实验论证,可信度很可能大打折扣。


来源:网络,迈尔斯母女


确实,迈尔斯母女只算得上是“心理学爱好者”,MBTI是她们在荣格通过观察得来的理论基础上,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


即使是这样,有理论基础这一点,依然比隔壁无中生有的“九型人格”优秀不少,一项1989年的研究显示,MBTI的评估维度与业界相对认可的“大五人格”有很多相似之处。


所以说,测还是可以测的!


1940年代初期,为了帮助待业女性找到更心仪的工作,迈尔斯母女基于荣格《心理类型》一书中“两个维度4种类型”的观点,将人类按照4种心理功能进行划分——内向/外向、实感/直觉、思考/情感、判断/知觉,共组成16种不同的搭配。



打开测试,辛苦做完20-93题不等的“你闲暇时会如何度过”、“约会中你通常的表现是怎样”...类似问题,你会获得一个形同“ENTP”、“INTJ”的字母组合,并得到一张详细的人格特质分析,来为您指明职业方向。


来源:网络


有不少人晒出总结:


ESTP是精力充沛、说话像放鞭炮的工作狂;


交给ISFJ的任务总会踏实完成,并且他们很喜欢照顾人;


不要试图和ENTJ同事辩论,因为你会输很惨.......


甚至出现了MBTI名人堂——


王菲周星驰沉静内敛,自我意识很强且才华出众,应该是INTP周迅表情灵动,情感丰富,艺术气息浓烈,应该是ISFP;马天宇则自曝和“温柔忧郁、擅长共情且经常过度思考”的INTJ同款......


记得有位朋友在得知自己是ISFP后无比兴奋,因为她发现自己男神抖森一个类型,和偶像暗藏共同的特质令她激动不已。


就这样,MBTI从职场招聘簿一路迈进年轻人的聊天框里,就像一块内藏玄机的幸运饼干——咱也说不上该不该全信,但还是会郑重其事地将它打开。


MBTI一块特殊的幸运饼干?


从社交性与传播性上来看,MBTI自然有它难以取代的优势:


结果笃定直观,4个字母简单好记,不同人格与对应的形象和职业对照,帮助加深印象。


至于它靠不靠谱,则更多在于,我们用什么心态去看待和使用它——


如果你是想寻求一本印有答案的人生教科书,那它大概率会让你大失所望。


1、 “测了三次,三个结果?”——信度与效度问题


不止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自己测了三次,居然得出三个不同结果。


心情舒畅时是ISFP,低落时变成是INFP,过段时间想开了,结果变成了INFJ,难道人格这么容易被情绪影响?抑或是人均人格分裂


这就涉及到MBTI测试的“重测性度”问题,信度高的测试如同一把标尺,不论你什么时候什么心情测量,结果都不会改变。有研究发现,超过50%的人参加了两次MBTI测试,结果完全不同,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1)迫选


不少版本的MBTI题目设置为二选一模式,其实部分人做选择时会抱有“选哪个都行”的心态,并没有明确的偏好,在两个选项中反复横跳,选a选b完全看心情。


2)中间值不稳定性


很多人不觉得自己有明显的内外向、直觉感觉倾向,只是在特质光谱的中间位置左右摇摆。


无论你是90%的外向型还是51%的外向型,按照计分方式,都会被称为E型人,实际上51%的E人和49%的I人,其性格也许更接近。


2、“贴标签”与自我固化


还有朋友告诉我,之前总觉得自己不善社交、沉默寡言,像个异类,自从知道了INFP的存在发现了那么多同类,反而收获一种“抱团取暖”的感觉。


与此同时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就像星座一样,一旦我们知道渣男前任属于某个星座,就会努力搜寻这个星座“狗都不谈”的证据,一旦知道自己属于某个人格类型,不免会捕风捉影、强行对号入座。


来源:微博


对此,有心理学家提醒,从人格测试中获得身份认同、找到归属感的同时,也要警惕“贴标签”带来的群体极化与自我预设——


本来只是有一点相似人,通过不断的观点交换,差异越来越不明显,身上的标签也越粘越紧;


而原本只是沾点边的性格特质,因为不断的自我预设与心理暗示,也会逐渐被强化——不论你喜不喜欢这种特质。


3、巴纳姆效应


“你内心敏感脆弱,但生气起来就会很傲娇,不愿意示弱”、“你善于思考,不太与愿意表达,很希望有人理解自己”......大家对这类描述应该不陌生,听完觉得很很被戳到,仔细想想似乎说了等于没说。


这就是所谓的巴纳姆效应,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定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MBTI测试的分析语录通常不太规避巴纳姆效应,会夹杂一些笼统普适的一般性的描述,让你听完怀疑发明者是自己的soulmate


这需要我们带着参考和筛选的眼光看待测试结果,不必将它当作坚不可摧的信仰。


写在最后:


无论量表有多么精细,我们都必须承认人是复杂的,再准确的人格测试也无法涵盖所有细节。


就像韩国一档MBTI综艺里一位INFJ所说,即使上节目前非常相信MBTI,也为此做了很多功课,但真的见面后才发现,还是有很多刻板印象之外的东西,更加坚信“要多了解眼前的人才是”。


正如《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那句传播甚广的名言:“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所以,我们希望你只是把它当作工具,而不是被它定义。


作者:清筠

图源:Pexels

首发:壹点灵心理(yidianling0)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关键词: 什么意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MMB什么意思网络用语TI什么意思(MB什么意思网络用语)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