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上市公司投资效率问题)

(二)在企业内部影响方面,有学者研究了西班牙制造业的研发补贴费用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被补贴的企业技术效率较低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文|听文

编辑|大树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创新效率评价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一、创新效率测度方法研究

自首次定义技术效率并构建了“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其做了第一次系统测算以来;

国外学者对这一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在效率测度领域逐渐发展出了参数与非参数两类效率评价方法。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在参数评价方法中,最经典的模型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方法采用计量经济技术获得生产前沿面的结果。

但在衡量创新效率时存在一些限制性假设,如对基础技术施加一个显式函数形式,并对低效率期给予分配假设。

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因而通过预先设定假设参数来衡量创新效率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偏差

此外,SFA方法难以解决多输出问题。

在非参数评价方法中的经典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法利用线性规划技术构建具有有效观测的前沿。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可以评价多投入、多产出效率,由于无需预先设定参数,已成为测算效率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随着DEA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由于传统DEA模型只能描述从投入到产出的单一过程。

无法对投入到产出这一过程的内部进行分解分析,导致传统DEA模型的效率评价具有局限性。

有学者将传统DEA模型进行改进,将投入到产出的系统进行分解,包括若干个子阶段,可以测算出总体效率和各子阶段效率。

然而现实的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从技术研发到成果的市场转化的过程包含了多个阶段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并且这些子阶段之间存在投入产出上的前后关联,使得改进DEA方法则无法考虑这种子阶段的关联性。

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基于投入产出松弛变量的NET-SBM-DEA模型,将不同阶段投入产出之间的关联关系引入到DEA方法中。

可用于测度投入产出不随同比例变化时的创新总体效率及关联子阶段效率。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二、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国内外有关创新效率测算的研究十分丰富,主要考察了区域、行业和企业的创新效率。

(一)在区域创新效率方面,有学者测算了45个国家的创新效率,发现创新资源配置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有学者利用专利数据测度了德国区域创新效率;

吴传清等测度分析了我国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发现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分异现象

程慧平等运用SFA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发现我国整体效率低下。

有学者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创新效率及分解效率,发现东、中部地区的省市大多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而西部地区的省市处于固定规模报酬状态。

乔元波等对传统DEA方法做出改进,采用三阶段DEA与WINDOWS-DEA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了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后的创新效率。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二)在行业创新效率方面,有学者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日本制药行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发现在样本研究期内日本制造行业的研发效率呈下降趋势;

董晓庆等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并从企业的属性视角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国企的创新效率较低,民企的创新效率较高;

姚正海则运用DEA模型测算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创新效率,发现高技术服务业的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有学者从专利视角,测算了我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研发效率及分解效率,发现规模效率低下是全局效率低下的成因;

成琼文等测算了我国工业行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发现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不断上升,但是各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牛泽东等运用SFA法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创新效率水平不断上升。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三、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众多学者主要从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视角考察了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赵庆发现产业结化升级促进了创新效率提升,这种促进效应存在空间溢出。

张斌等以区域创新活动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产业集聚外部性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集聚外部性是影响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化,东部地区同时受益于三种集聚外部性,中西部地区仅从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中获益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李政等发现财政分权对政府创新偏好具有抑制作用,不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

陈庆江等基于中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了DEA-Tobit两阶段模型,发现政府科技投入有助于企业创新的产出。

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政府科技投入在企业研发支出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即政府科技投入导致了企业自身研发投入效率的损失

刘俊等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条件时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

李彦龙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检验了创新效率的收敛性,随后采用反事实计量方法。

实证检验了税收优惠是否能够促进创新效率,发现税收优惠有助于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刘树峰等发现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创新效率

潘雅茹等讨论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

(二)在企业内部影响方面,有学者研究了西班牙制造业的研发补贴费用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被补贴的企业技术效率较低。

夏冬等发现企业所有权比重越高,政府所有权比重越低,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大。

白俊红基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数据,发现市场竞争对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分产权看,国有产权和三资产权比重对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

韩庆潇等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发现高管团队年龄、高管任期对创新效率产生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高管教育水平、职能背景对创新效率产出正向影响

肖丁丁等基于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数据,从系统视角测度了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创新效率,发现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合作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朱德胜等发现股权制衡度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这种促进效应受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

王孝松等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样本,讨论了企业发展规模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发现规模扩张对创新效率影响具有负向关系。

首先,阐述科技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协同集聚、创新效率等相关概念。

浅析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其次,回顾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介绍并归纳了现有研究关于产业协同集聚和创新效率的理论成果。

从产业协同集聚的存在性和测度研究、影响因素、效应研究以及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评价研究、关键影响要素等方面做了文献梳理和归纳

最后,对上述文献进行简要述评,明确有待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方面,确定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上市公司投资效率问题)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