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区别(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例子)

有好就有坏,事物都是两面的。目前为止,市场经济是人类配置资源效率最高的形式,但高效率的背面是对稳定性的牺牲。这个很好理解,想想一把钢刀,钢性越好,硬度就越高,刀口就越锋利,但代价是失去韧性而变脆。现在大家所说的内卷指:因为争夺资源努力收益比”下降的现象。努力收益比”的降低,不是努力本身的问题,而是努力的果实在市场上没换回体面的利润,而且努力还不能停下。利润等于售价减成本,所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就

有好就有坏,事物都是两面的。

目前为止,市场经济是人类配置资源效率最高的形式,但高效率的背面是对稳定性的牺牲。

这个很好理解,想想一把钢刀,钢性越好,硬度就越高,刀口就越锋利,但代价是失去韧性而变脆。

现在大家所说的内卷指:因为争夺资源“努力收益比”下降的现象。

“努力收益比”的降低,不是努力本身的问题,而是努力的果实在市场上没换回体面的利润,而且努力还不能停下。

利润等于售价减成本,所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就是:利润,或者来自更低的生产成本,或者来自体面的价格、更高的溢价。

更好的利润背后一定是有更高效率模式的支撑,在生产或者市场方面的高效率一定会传导到价格上,最后转化为利润。

首先是成本方面

如果一家企业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单位成本最低,而且质量还不错,那么这家企业的生产效率一定是高的,一定在某方面有其过人之处,这种过人之处会带来更高的效率,这种更高的效率一定会在价格或成本上得到体现,最终表现为更高的利润。

生产效率的红利来自于哪些方面?

  • 社会基础设施、社会制度、社会文化;
  • 企业自身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组织管理等。

中国人吃苦耐劳的文化、人口红利、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外资的引入、先进技术的引进等等,过去的这些任何一方面,都蕴含着效率提升的巨大潜力,任何一家企业只要能在其中任何一方面比其他人做的好,都能据此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只有科技的提高才能带来效率更大比例的提高,在资源、人力已经被用到极致时,技术会尤其重要。

但是,科技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在过去为什么会获得快速的发展?

原因之一就在于在科学技术的运用方面,西方世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优势,我们只要花钱买进,拿来用搞个逆向研发就可以了,我们完全能够快速赶上的。

但是,现在中国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逼近西方,甚至某些领域已经接近世界前沿,核心的技术是不可能买到的,只能自己研发,也就是说技术红利也已经快要见顶了,要想再获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必须走西方几百年前走过的路:

  • 首先,是基础自然科学要有突破,
  • 然后,是高成本的研发投入,
  • 最后,还要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

也就是说在生产创新方面,对现有资源的发掘已经发挥到极致了,人才的积累、科技的进步也遇到了瓶颈。

其次,还要看价格方面

举个例子,国外的手机卖八千,国产的手机卖两千,我们卖四部才比得上别人卖一部,你上四天班,才比得上人家上一天班,你不996谁就996?

在产业下游,没品牌、没溢价;在产业上游,专利、核心技术方面没有优势,也就难以获得垄断利润,没品牌、没垄断又怎么会有利润?

在市场增量变慢、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作为企业,要发展、要突破,只能从各个方面不断尝试,但这种尝试,这种尝试往往成功者少,失败者多,没获得多少突破,反而把人逼到累死。这像极了“内卷”最原始的定义:

“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小到一个组织,大到整个社会,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发掘的红利发掘完后,就会遇到瓶颈,要突破瓶颈,必然努力探索,这种探索如同陷入了黑暗,不知道光明在哪,又不能停下。

不停,还有看到光明的可能;停下,就一定不会有光明,在找到突破口之前的努力必然造成“努力收益比”不高,这就是“内卷”的痛苦!

难以想象是某行业翘楚发明了996,本质原因就是某行业翘楚的增长遇到了瓶颈,需要不断找到下一个突破口,容许我发明一个词——探索性内卷。

除此之外,过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多了就买不上价了!

过剩是规模的产物,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天然需要生产者通过标准化的生产,通过规模经济的方法压低成本,批量高效生产的必然结果就是刺激了过剩。一旦市场收缩,规模经济的问题就显示出来了。

国内整体的生产效率在下降、房地产对消费能力的绑架、国外疫情、国际冲突、贸易摩擦等等导致市场需求的增量在下降,需求下降了,产量怎么办?

一言以蔽之:大而不强,最先灭亡。

过剩的另一个原因,是债务驱动的增长。

设想一家企业扩大规模的过程:

首先,企业在某方面获得效率上的突破,这种突破会转化成需求或成本上的优势,优势最后转化成利润,利润一部分用来消费,一部分用来再投资,再投资的规模和速度决定下一轮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如果生产效率没获得提升,产品没得到市场认可,那么这个产品也不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收益,甚至会被市场淘汰,这也就限制了企业的再投资,结果是该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必然会被限制,这对于市场来说是健康的淘汰。

可如用来扩大规模的再投资的资金不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销售利润,而是来自外来的投资或者债务,比如风投、股市、贷款等,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创业者的雄心壮志争或夺市场的需要,在没有得到市场充分检验,仅凭所谓的“被看好”就获得投资或债务的加持,必然能在极端的时间内放大自己的产能。

这种放大,就像给小崽鸡喂了激素饲料,小崽鸡长得越快,生命其实就越脆弱,这种脆弱往往会超过市场的调节能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结果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其中也包括你努力。

所以,资本越充裕的地方,节奏就越快,在资本的加持下,社会的高效率就像一把锋利的钢刀,越锋利就越脆弱,对危机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弱。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想想背负的房贷、车贷,对于未来如何养老、万一亲人生病了怎么办?对未来的预期没有安全感,想躺而又躺不平。这个社会在去杠杆、去库存、调结构的同时需要酝酿下一次突破,如同前两次科技革命一样,我们需要一次自己的科技革命、一次自己的效率革命。这或许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 利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区别(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例子)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