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季划分时间月份(中国四季划分时间月份)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可能不少人会认为,立秋意味着进入秋天了,我们很快就能告别暑热,享受秋天的凉爽了。果真如此吗?其实,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气象学上的入秋”, 是有严格的气温标准的。传统四季划分方法从四立”开始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主要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古人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用来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在我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可能不少人会认为,立秋意味着进入秋天了,我们很快就能告别暑热,享受秋天的凉爽了。果真如此吗?其实,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气象学上的“入秋”, 是有严格的气温标准的。

传统四季划分方法从“四立”开始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主要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古人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用来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在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它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前结束。

但立秋不等于入秋。立秋当天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到处暑节气才出暑。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郑报全媒体记者周甬摄

气象学上的“入秋”有严格的气温标准

我国现在气象学上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规定,春季为日平均气温或5天滑动平均气温(以某日并向前滑动4天共5天的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且小于22℃;夏季为日平均气温或5天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2℃;秋季为日平均气温或5天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等于10℃;冬季为日平均气温或5天滑动平均气温小于10℃。

气象学上的四季划分标准,有简标和滑标之分。简标就是看连续5个单日的平均气温;滑标就是以当天和前4天共5天的平均气温为一组求取平均值,要看5组滑动平均气温值,就需要连续监测9天的平均气温。

举例说明,在气象学上入秋的标准是连续5天日均气温或5天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等于10℃。

简标就是单看日平均气温,连续5个单日每天平均气温都小于22℃大于等于10℃,这5天里的第一天为入秋日。

滑标就是,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小于22℃大于等于10℃,则从计算这5个滑动值所对应的9天实测日平均气温数据中,选取第一个达到入秋指标的日期,作为秋季起始日。

由于滑动平均气温值是以当天和前4天这5个数据为一组求取的平均值,计算方法更严谨一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气温波动的影响。所以,现在气象部门一般多用滑标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如果初次判断的季节起始日期比常年日期偏早15天以上,需进行二次判断后方可最终确定。

所以说,气象学上的“入秋”, 是有严格的气温标准的,而且每年的气候条件不同,入秋早晚差异较大,时间差可达两三周。

立秋后,秋天的脚步近了

以此类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和气象学上的入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和气象学上的入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和气象学上的入冬也都不是一个概念,有着不同的意义。比如,今年立春是2月4日,但郑州入春是在3月上旬;今年立夏是5月5日,但郑州入夏是5月中旬。

立秋虽然并不是真正的入秋,天气也并不会因为到了立秋而立即变凉快。但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即由多雨湿热向少雨干燥的气候过渡。过了立秋,秋天的脚步也一天天近了。

郑报全媒体记者武建玲

来源: 郑州日报

关键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农历四季划分时间月份(中国四季划分时间月份)文档下载: PDF DOC TXT